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推动职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现就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对改善民生、稳定就业、促进发展具重要意义。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调结构、提质量、强师资、建体系”改革总体部署,坚持依法治教、市场运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突出改革导向,创新办学机制,强化保障落实,提升育人质量,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三个转变”,由政府举办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稳定规模向提高质量、促进就业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举办、社会参与、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积极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为推动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以《学研在汉中规划》为引领,加大资源引进、结构调整、保障落实力度,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显着提高。到 2022 年 ,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办学规模稳中有升,中高职衔接更加紧密,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本科)达到 30%;到 2027 年 , 办学机制创新明显,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升入高职(本科)学生比例均达到 60%以上,职业院校办学行为全面规范,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 5 万人以上,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居全省前列,以人为本、面向人人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生动开展,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发展,适应汉中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立。
二、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三)夯实政府统筹责任。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投资竞争力理念,统筹产业与职业院校规划布局,规范落实发展政策,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加大优质职教资源引进力度,支持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市外优质职业院校来汉举办或牵头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或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1-2 所民办公助示范性职业院校,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综合性和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和全民学习中心,全力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分工负责)
(四)强化办学基础保障。全力推进职业院校达标建设,积极落实好经费投入、教师补充和结构调整等支持政策,打造特色品牌专业或专业群,补齐职业教育发展短板,省、市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各县区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为目标,以现有职教资源为基础,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支持职业院校扩容升级,提高专业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终身学习需求。(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健全现代职教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加强和改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政府、企业、社区和学校各方合作,统筹推进涵盖学校教育、文化艺术培训、农民转岗培训、职工岗位培训、社会生活教育、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搭建一批全民终身学习平台。落实全省“职教高考”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中、高职联合办学,每所中职学校至少与市内外 3 所以上省级示范性高职开展“3+2”联合办学,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比例逐年提高。落实学段衔接贯通、高中教育横向融通、区域职教协同连通等各项要求,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等分工负责)
三、全力推进改革提升职教办学水平
(六)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落实政府责任,采取新建、划转、重组等方式,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到 2022 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标准。逐步执行高中阶段职普招生大体相当要求,将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纳入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实现高中阶段职普教育协调发展。在学研小镇高标准、创新性建设 1 所市级职教中心,示范引领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发展,2027年前建成 3-5 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开展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苏陕教育协作,使中职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类型教育的稳固基石。(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市教育局、市人社
局、市发改委等参与)
(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支持市内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建设一流专业和开展科技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重点专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汉中职教集团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各高职院校与市内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力度,努力实现区域内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贯通。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支持市内外优质高职院校与企业、社区和学校各方合作,搭建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平台和产学研基地,推进终身教育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工负责,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参与)
(八)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加快学校内涵建设,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严格落实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标准,以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为根本,制定汉中市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质量考核监测体系,持续推进德育、基础文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师生互动、企业深度参与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以专业为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落实职业院校学生市、校两级技能大赛制度和实习实训有关规定,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应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从 2020 年起,每年举办市、县区两级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规范更新和选用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结合运用的教材、课程体系。(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分工负责)
(九)多形式开展社会教育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创新创业需求,鼓励创办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机构,积极发展和规范社会培训。鼓励职业院校承接市、县区和企业等培训项目,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购买培训服务,支持和鼓励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等进入职业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和培训。从 2020年起,各职业院校全面启动“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联合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和体验,分学段、针对性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等参与 )
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
(十)建设产教融合学研小镇。由政府主导,根据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发展规划,按照“以学为主、学研结合、产业引领、市场运作”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学研小镇,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要素保障。以“一院一校三基地五中心 N 产业”(简称“1135+N”)整体布局,整合现有科教资源,鼓励大型企业、优质院校来汉以多种形式投入和参与职业教育,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形成“产教融合,以教促产”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支持市内高等院校,围绕汉中六大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以技术转化、公共实训、社会培训为主要功能的职业教育产教创新中心和基地,提高全市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水平。(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南郑区政府、滨江新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参与)
(十一)围绕产业调整优化专业。加强职业技能人才供需研究,鼓励职业院校紧盯市场需求,服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 , 开设家政、健康、医养、文旅、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专业,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鼓励行业企业结合发展需求,与职业院校共建物流会展、医学护理、航空制造、旅游餐饮等产业集群紧缺专业,推动职业院校学科结构不断优化。
各县区要定期开展市内、省内、国内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指导职教中心围绕国家专业建设标准,重点建设 2-4 个优质专业,为全市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医养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市教育局负责,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及各县区政府参与)
(十二)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支持汉中职教集团牵头建立 2-3 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职业院校可设置企业兼职副校长,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创新型教师团队,积极构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育人共同体。支持市内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支持行业、企业到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积极将企业生产要素转化为教学资源。
(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分工负责,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参与)
(十三)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依托汉中生态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编制汉中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案,加快建立以企业和职业院校双向支撑的合作平台或职教集团,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支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发挥医学护理、装备制造、学前教育等专业优势,积极与市内外优质院校、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在全市职业院校推广。(市发改委负责,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分工负责)
五、严格落实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十四)推行正确用人、用工导向。完善职业准入制度,择优选任有职业精神和领导力的教育家担任职业院校校长,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市政府每年举办职业院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鼓励驻汉企业优先录用市内职业院校毕业生。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工作待遇和职称评审比例,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市人社局负责,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参与)
(十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优化“双师型”师资配置,逐步建立完善总量控制、动态调整、自主聘用、能进能出的新型教师管理新机制,落实公办职业学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可在编制总数 20%
内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用于公开选聘 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以市级职教中心为主阵地,实施师资培训计划,落实 5 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引导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设立校企双向交流协作实践岗位,落实职业学校教师每年至少 1 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并作为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分别负责,市财政局参与)
(十六)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严格执行陕西省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并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逐步提高财政拨款保障水平。落实教育附加费 30% 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支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购买“1+X”证书培训服务、“双师型”教师培育、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等工作。加快化解职业院校债务,确保职业院校正常运行。(市财政局负责,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及各县区政府参与)
(十七)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政策。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9〕26 号),2020 年至 2023 年,央企、全国特大型民营企业或省内外优质高职院校来汉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且符合中、省有关文件规定的,可根据投资额按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抵免额度最高不超过该企业当年应缴金额的 30%。对进入国家产教融合企业目录的企业来汉参与办学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强化职业教育专项考核评估。将职教招生和经费投入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每年对各县区财政经费投入、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校长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专项督导,督导结果作为省市级专项资金拨付、项目绩效考核、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的县区和学校,严肃追究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市委考核办、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分工负责,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及各县区政府参与)
六、切实加强职教改革的组织领导
(十九)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县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组织与领导,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工作,坚持传技、授业与育人相统一,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双提升。(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扶贫办、市税务局等为成员单位,每年召开 1 次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成立汉中市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支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作用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及尊重、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级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