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稳投资稳增长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提出以下意见。
一、抢抓政策机遇,精准施策培育新动能
(一)落实落细各项优惠政策
各级防控指挥部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后续工作的同时,将工作重心转向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各县区要逐行业、逐企业落实责任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各类商会、协会作用,深入开展“送政策上门、问企业需求”活动,将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送到市场主体手中,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确保4月底前,所有政策“点对点”“一对一”输送到各类市场主体。(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化危为机培育经济新动能
紧盯各类政策“窗口期”,坚持长短结合,立足发展需求,统筹供需两端,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主动融入城市群,将促投资与扩消费有机衔接,加快谋划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性消费平台、消费物流基础设施等建设,不断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化危为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强推项目建设,全力以赴稳定投资增长
(三)狠抓项目促投资
1.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各项措施,强化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联系县区和重点项目观摩检查等制度,创新重点项目管理方式。(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2.探索建立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引入第三方代办、咨询、监管机制,加快投产达效进程。对年内确定实施的重大项目,要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支政策支持团队”的推进模式,为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3.按照“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办”要求,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逐月督导检查项目推进情况、问题整改情况,对推进速度慢、问题整改不力的限期整改,跟踪问效。(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重点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四)精准谋划增后劲
1.紧盯国家政策取向,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公共卫生设施、市政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和“四个在汉中”品牌打造,超前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盘子,确保持续投资有抓手、长远发展有后劲。(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负责)
2.建立项目谋划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多重对接机制,对当年谋划、当年开工的项目单位和班子成员给予补助、奖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五)扩大招商强基础
1.明确“园区承载、链条招引、产业集聚”的招商引资思路,精准化开展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微笑曲线”两端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市经合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充分发挥“西三角”经济圈中心节点的枢纽、门户作用,以西安为重点谋划开展“一季一主题”招商引资促进活动,全面加强与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经贸往来,使汉中资源与西成渝需求精准对接,形成联动互动机制。(市经合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3.强化引资目标绩效管理,确保年度签约产业项目投资不低于上年水平。建立签约项目跟踪管理清单,对重大签约项目实行审批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制度,高效推进项目落地,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不得低于50%。(市经合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三、力促工业发展,多措并举稳住“基本盘”
(六)持续发力保存量
1.制定出台规上企业后续扶持政策,实施“规上企业3年护航工程”。对重点工业企业,抓好要素保障,实行“一企一策”帮扶,最大限度提高产能利用率,稳住工业“基本盘”;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积极发挥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工业引导资金作用,逐一定制脱困方案,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加快转型、增强后劲,稳定规上企业数量。对“僵尸企业”,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加快出清,为后续产业落地创造条件。(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2.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市内大宗工业产品与市内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配套对接、直供配送,实现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3.充分发挥市投控集团平台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公募或私募基金增资入股、债贷投联动等合规方式,充实营运资金,逐步做大做强。(市金融办负责)
4.探索建立工业发展专家智库机制,聚焦支柱产业借助外脑开展精准产业规划,推动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要素集聚,着力构建资源有效共享、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七)明晰思路扩增量
1.聚焦钢铁、有色等大宗产品延链补链工作,拓展有色冶金发展空间。提高装备制造业市内配套率,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做大医药、食品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深化苏陕经贸协作,组建服装企业发展联盟。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3D打印、数字工厂、机器人、包装水等新兴产业。(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加大“五上”企业培育力度,对首次纳入“五上”企业名单的市场主体,以11月为节点实行动态奖励,每提前一个月在原奖励标准基础上增加0.5万元。(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住建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八)做优平台补短板
1.持续推动工业园区市场化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广“双轨运行”“以岗定薪、按绩定酬”等市场化管理模式,6月底前完成汉中经开区投资建设集团公司组建,年内完成10亿元园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园区综合服务公司组建,年底前完成企业债发行和IPO前期准备。鼓励园区针对融资需求强烈、现金流压力大的重点企业,探索“租金换股权”投资模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工信局,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汉中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2.加快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园区与知名企业、机构合作,通过基金、BOT等方式,推广项目建设“代建制”合作,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公共楼宇等,推动更多项目尽快落地,最大限度缩短投资周期,力争企业签约到入园投产实现无缝对接。(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3.统筹全市园区布局,按照打造“四个在汉中”示范高地的要求,年底前完成园区产业规划修编,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错位发展格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四、做强旅游龙头,以点带面激活消费市场
(九)加大推介扩大影响
加快旅游形象宣传营销体系建设,借力高端网红资源,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加大城市形象和优质旅游资源宣介,持续扩大对外影响力。(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十)壮大旅游主体实力
加快优质资源市场化整合,支持旅游企业通过与国内知名旅游联盟、大型旅游集团公司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持续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确保年底80%以上县区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县验收标准。(市文旅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十一)提供优质旅居服务
1.鼓励支持与自驾游、休闲度假相适应的酒店式公寓、星级酒店、特色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居层次。(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培育旅游包机市场,开展旅游包车服务,鼓励市内运输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培育汽车租赁市场,提供多元化便利化出行服务。(市交通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3.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落实特殊人群门票减免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参加景区联盟、推出“旅游套餐”,落实更多旅游惠民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汉观光。(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十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1.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提升旅游产品开发供给水平,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培育演艺、娱乐、动漫、创意设计等新业态,支持本土文化元素通过融合创新,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和旅游文创产品,讲好“汉中故事”。(市文旅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加大特色饮食文化推介,指导对旅游景区周边餐饮单位进行改造,统一推出高标准、平价位、多菜系的特色餐饮服务,提升景区餐饮服务水平。年内制定出台“汉家菜”地方标准,推动地方餐饮品牌化发展。继续引入外埠优质旅游资源与汉中资源结合,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五、做活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十三)强化物流体系建设
突出褒河物流园区和空港经济中心核心地位,引进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仓储运营服务集成商和大型物流企业到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区域分拨中心和结算中心。支持园区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吸纳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加盟,加大区域货源、运力整合力度,探索开展无车承运人、甩挂运输业务,畅通物流主渠道。(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十四)优化商贸市场建设
制定出台中心城区商贸市场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大型综合市场和各类专业市场,明确功能定位,实现硬件提档、管理升级,推动批发市场向特色化、品牌化、商城化转型。(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负责)
(十五)培育壮大新兴业态
做大做强“京东云仓”、“无界工厂”等平台支撑,健全对外销售平台和体系,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提供“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线上下单、线下体验、送货上门服务。鼓励探索无接触同城配送服务,推广定点收寄、定点投递等服务。(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六、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举措推动乡村振兴
(十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进“1+4”巩固提升方案,促进精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持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确保6月底前全部问题“清零”,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强化产业扶贫,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增值收益机制。继续实施就业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扶贫扶志。(市扶贫办、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十七)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健全粮油储备体系,采用有效的调控手段,引导粮食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保障市场粮油供应。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做强茶产业、提升果蔬业、发展水产业,重点抓好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确保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十八)做优做强农业品牌
组建市级绿色农业发展协会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公司,建立标准认证体系,推动建立“汉”字号农产品品牌联盟。开辟线上“汉”字号农产品旗舰店,鼓励建设重点城市品牌实体店,深入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负责)
七、狠抓民生保障,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十九)强化稳就业举措
1.着力稳定就业总量。继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各类减税降费和财政补贴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协同复工、稳定生产,支持中小微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着力稳定就业总量。(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着力畅通就业渠道。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分类帮扶工作。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精准帮扶机制,确保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零就业”贫困劳动力家庭月底“动态清零”。认真做好农民工群体出行需求摸排,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帮助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统筹做好考录、就业招聘和创业支持工作。落实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供给,帮助实现多渠道稳定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通过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定向招录等方式,确保充分就业。(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扶贫办,各县区政府负责)
3.着力形成稳就业合力。充分发挥市县稳就业专班作用,统筹推进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和基层服务平台,加快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半小时”就业服务圈,推进就业服务全覆盖。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建立信用乡村、信用园区、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推荐免担保机制,支持创业中心和创业大学建设,努力提供优质创业服务。(市人社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十)大力发展优质教育
1.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深化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继续支持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2.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市场运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思路,完成产教研专业化职教集团组建。(市教育局负责)
(二十一)着力提升健康服务
1.加快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做好公共医疗服务等重大项目储备,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项目盘子,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2.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双向转诊。依托“智慧汉中”平台,探索建设智慧医院,推动智慧就医、智慧诊断、智慧治疗、智慧病房发展。加快打造“医养在汉中”品牌,制定出台“医养在汉中”地方标准,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试点机构和统一医养结合大数据基础平台。(市卫健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3.组建汉中体育产业运营实体,运用市场化手段承办高水平赛事、推动体旅体医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体育产业。(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十二)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1.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加快编制《汉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智慧汉中”建设,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政府平台、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构建智慧民生服务体系。支持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2.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成立棚户区建设工作专班,精准研判、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加快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统筹城市综合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政策,加快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缺失、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着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创建办,各县区政府负责)
八、强化要素保障,多点发力夯实发展基础
(二十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更大力度推动简政放权、流程再造,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负责)
2.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探索推行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代办制”,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无偿代办事项、陪同协调服务事项和相关政策咨询服务,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3.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操作指引,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加大规范涉企收费、清理政府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税务局、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金融办,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十四)创新金融服务
1.推行金融机构重点工作公开承诺制度,加大金融超市使用推广力度,力争6月底注册活跃用户达到1万户。依托金融超市,联合市内外金融机构组建供应链金融联盟,全年完成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对接并落地不少于20亿元,纾困资金投放总额不少于10亿元。引导本地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2020年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负责)
2.推行支柱产业金融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建立应急专项融资保障对接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政银企对接会,帮助市场主体用好“央行再贷款”、三大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防疫情、促复工”应急专项贷款等金融支持政策,破解资金难题。(市发改委、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负责)
(二十五)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加快产业人才培育,实施“天汉工匠培育工程”和人才强企行动,支持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健全主导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出台柔性引才聚才实施办法,对高端人才实行一对一特殊激励政策,大幅提升人才待遇。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十六)完善用地保障政策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的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结合产业类型和产业生命周期实行弹性土地出让年限,积极推进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提高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率,对企业现有工业用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厂房、仓储用房改建、扩建及利用地下空间的,不再补缴土地价款差额。(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十七)强化交通运输保障
建立企业交通运输保障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产品、原料运输受阻等问题。(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二十八)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积极应对统计制度改革变化,分批次、有重点地对机关事业单位、市场主体业务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确保不因统计制度改革造成数据偏差,提升统计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市统计局,各县区政府负责)
九、加强组织领导,精准严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十九)强化组织保障
各县区政府,市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和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各县区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开展督查检查
市政府督查室要将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重点督查事项。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聚焦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台账,细化“施工图”、倒排时间表,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抓好落实。(市政府督查室负责)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