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汉新区、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依照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9日
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力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381万亩、110万吨以上,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标。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制定实施2022年稳投资工作计划,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机制,优化重点项目“四个一批”活动,开展“红旗”“蜗牛”项目评比,全力推进496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101亿元以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政府专项债券和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争取推进,用好专项债券按相应比例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开工建设陕钢中厚板、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力争建成传感器研发生产、核能开发工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引领大发展。二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谋划开展2022年系列促消费活动,做优做活商圈经济、夜间经济,加快中央商业大街、天汉文化长街等商业街区开发,建设一批示范商圈和步行街。发挥耐用消费品的带动作用,深化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新部署建设充电桩1000个,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便民菜场建设,持续推进“三专”消费帮扶,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拓宽优质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乡村消费提质扩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三是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紧盯国家和省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动向,研究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创造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着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进一步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强化政银企定期对接会商机制作用,完善金融超市平台功能,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深入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力促汉王药业成功在主板上市。倡树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市场主体规模。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用好秦创原汉中科创中心、301所汉中分中心等平台作用,高标准打造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加快建设学研小镇、中央创新区、沿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加强与杭州未来科技城、南通经开区、西安高新区合作,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模式,带动区域合作和科技创新一体发展。二是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全年新认定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0家。实施“天汉英才”计划,积极引进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各类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三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科创委平台作用,打出金融、科技、保障等“组合拳”,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做优科技金融,积极发展种子基金、风险投资,探索设立科技产业引导基金,常态化开展科技型企业银企对接,引导更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市场主体创新。
(三)坚持绿色循环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落实《现代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聚焦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等优势产业补链强链,推动标志性产业链做长做宽、做优做强,加快汉川回归步伐,支持陕飞、汉烟、汉王药业等重点企业释放产能。加快新型显示、增材制造、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高端金属材料生产基地、高原巡线无人机制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重大工业投资和技改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支持食品、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深入实施规上企业三年护航行动,继续推行“三专”亲商助企活动,优化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协调服务,强化要素调度,支持企业扩产促销,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力促新培育“五上”企业260户以上。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数字经济“五大行动”,推动更多行业领域数字化应用,促进数字兴业、数字赋能、数字治理,力争数字经济增速达到20%以上。启动5G示范城市创建,布局建设5G基站1000座,推动数字经济示范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城市大脑等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依托中航电测等龙头企业,加快传感器材料、制造、产品布局,着力打造智慧感知之都。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应用标杆企业。三是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化服务业倍增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仓储配送、检验检测等生产服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导向,落实“1+1+X”政策体系,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有效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四是做实园区集聚承载。按照总量指标前移、效益指标进位、速度指标争先的思路,推动园区平台提质增效,做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要“抢机遇”做大基底。抢抓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省委支持汉中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全力以赴优环境、拼项目、促落地,形成项目到陕西、首选到汉中、落地在园区的优良环境,力促市级园区年度投资超150亿元,做优做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底。要“闯难关”激发活力。理顺园区政企关系和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政策,发挥平台公司资源配置作用,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要“拼转型”腾笼换鸟。实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推动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促进低产低效企业逐步退园,推动园区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
(四)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坚持把旅游业这个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以汉文化为牵引、秦巴秀美生态资源为基底,以两汉三国文化、秦巴民俗文化、栈道文化、红色文化为重要支点,串联重点景区、文化园区、美丽乡村点,培育优化世界遗产黄金走廊之旅、北纬33度中国阶梯之旅、大秦岭和合南北穿越之旅等精品线路,着力提升“旅居在汉中”城市品牌影响力。深入开展旅游服务提升年活动,持续办好油菜花节、三国主题旅游大会等系列节会,扩大旅游消费。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编制出台汉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积极推动“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街区、东关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保留城市文化记忆。以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标杆,加快紫柏山、华阳、黎坪、青木川等景区提档升级,深入推进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建设,启动实施旅游轨道交通项目,完善快旅慢游体系;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适时推出集信息查询、门票预约、游玩攻略、投诉评价等服务于一体的“游汉中”APP,全面提升旅游体验。大力发展乡村游、康养游、研学游,开发一批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一批旅游高品质消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民宿集群、旅游小镇、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高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培育壮大发展动力源。一是着力壮大县域经济。落实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强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监测考核,确保县域经济增速至少高于全市一个百分点,力促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加快“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和事项清单落实,用足用好省级县域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引建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项目,引导每个县区培育1-2个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占比。引导企业向县域产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发展。实施美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辐射带动乡村发展。二是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化中心城区“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实施新一轮气化汉中三年行动,推进城乡供水、城市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等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四馆两中心”等城市公共建筑,完善城市路网等服务设施,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着力提升城市人文品质、环境品质和生活品质。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中心城区板块化、组团式发展,促进南郑融入主城区,抓好兴汉新区、滨江新区、龙岗新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好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促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促进耕地高效利用,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381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10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三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围绕“3+4+N”产业布局,高水平打造“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洋县黑米、城固柑橘、徐香猕猴桃等特色优势品种提质增效,打响“味见汉中”区域公用品牌。支持洋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四是打造幸福宜居乡村。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条件。
(七)突出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出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形成全市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全面构建绿色能源、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园区、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大固废综合利用力度,创建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增值,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区域涉气污染源排查整治,持续开展“春雷”、冬病夏治等专项行动,加强抑尘禁燃,统筹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城市扬尘等污染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要求,深化“5+1”治水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抓好河湖“清四乱”和非法采砂整治,持续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区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加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控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三是扎实做好秦巴生态保护。严格执行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常态整治秦巴“五乱”问题,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措施,积极推动尾矿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巩固小水电专项整治成果,当好秦巴卫士。
(八)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机制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制定盘活市属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和僵尸企业出清专项规划,优化重组调整国有资本,加快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机制,放大财政资金集成效应,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电力领域改革,有序推动全部燃煤发电量和所有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保障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提升发电与用电环节市场化水平。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出台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对外开放载体建设,以西成高铁为纽带,对接西安、成渝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建设“西汉蓉”航空产业带,打造创新资源开放通道;以汉江平川段为基底,承接优质产业转移,打造沿江绿色先进制造业集聚开放大平台;以城固机场为平台,谋划布局空港经济产业园,建设汉中综合保税区,打造空中开放大通道。深化津陕、苏陕协作,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推进产业互补、对外开放、人才和科技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善用“投行思维”和市场机制,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带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链主企业,确保全年内资到位、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20%以上。三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一业一证”、“证照联办”,推行综合监管、联合执法。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平台化集成应用和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社会信用条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考核制度,加强惠企利企政策宣传和落实,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九)坚持共建共享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一是持续推动稳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加大就业困难家庭帮扶力度,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支持产教融合发展,健全终身技能培训体系,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千方百计促增收。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举措,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无欠薪”城市创建,稳步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三是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更加关注“一老一小”等突出问题,编制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积极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城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认真做好“双减”工作。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启动实施“医养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重点中医院,加强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补齐儿童福利、殡葬服务、残疾人康复等设施短板。
(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及时发现、果断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确保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强化薄弱环节防控,严防疫情输入反弹。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强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品运输、城市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大特大事故。扎实推进避险安居搬迁工程,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大金融风险。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高标准建设和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增强防汛排涝等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附件
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指标名称 |
计算单位 |
2021年完成 |
2022年计划 |
||
绝对值 |
增速% |
绝对值 |
增速%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 |
8.2 |
— |
8.5以上 |
其中:一产 |
亿元 |
— |
6.4 |
— |
5以上 |
二产 |
亿元 |
— |
7.9 |
— |
9.5以上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
7.6 |
— |
9以上 |
建筑业增加值 |
亿元 |
— |
— |
— |
18以上 |
三产 |
亿元 |
— |
9.1 |
— |
9以上 |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
19.5 |
— |
16以上 |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上年同期=100 |
101 |
1 |
103左右 |
3左右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598.67 |
15.2 |
658.54 |
10以上 |
五、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52.5 |
9.8(同口径) |
— |
6.5(同口径) |
六、货物进出口额 |
亿元 |
31 |
57 |
34.1 |
10以上 |
七、居民收入 |
|
|
|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7123 |
7.9 |
40278 |
8.5以上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3274 |
11.2 |
14601 |
10以上 |
八、就业 |
|
|
|
|
|
城镇新增就业 |
万人 |
3.7 |
— |
3.5 |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3.1 |
— |
4.3以内 |
— |
九、粮食安全 |
|
|
|
|
|
粮食播种面积 |
万亩 |
378.61 |
— |
≥381 |
— |
粮食总产 |
万吨 |
110.5 |
— |
≥110 |
— |
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
|
|
|
以省上下达指标为准 |
|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
万吨标准煤 |
873 |
3.3以内 |
||
单位GDP能耗 |
吨标准煤/万元 |
— |
-3 |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
吨二氧化碳/万元 |
— |
-3.89 |
||
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 |
吨 |
1194.2 |
— |
||
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 |
吨 |
44.88 |
— |
||
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
吨 |
212.07 |
— |
||
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
吨 |
475.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