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楹联中的勤政养廉之言
        2022-01-07 09:21
        来源: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副对联,其实是河南内乡县县衙内的一副楹联,为康熙年间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写,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强调要勤政为民、多为人民办事。

        古代官员多在其官署内悬挂匾额楹联,这些楹联常常描述了其为官原则,传达了清廉意识及勤政爱民之风,用来昭示官风政愿,点醒为官者修身治政的规范,也折射了古代社会对为官者的官徳期待。这种官衙楹联,到清代极为鼎盛,各类官衙的大门、厅堂都有悬挂,如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浮梁县署大堂门前悬挂的楹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这副对联,原是清代能臣魏象枢自题之作,言简意赅而寓意深长,既给人以警示和忠告,又是自己自勉处世立身的准则。

          福建福安县县衙则挂有这样一副楹联:

          什么叫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做“免士民咒骂”的“好官”,行“狱讼公平”的“善政”,实在难能可贵。这副对联采用自问自答的句式,提出了为官为政的最低标准,同时也道出了为官为政的最高标准。

        明代王阳明每次去地方赴任,都会将写有“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的两块高脚牌聚在队伍之前,以表达自己愿贴近民间、接受百姓监督的政愿。林则徐在江苏时,也曾将这一对联张贴在官衙门旁。同样务实亲民的官衙楹联,还有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题写的: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将自己到此做官看做是和当地百姓的一种缘分,不鄙视和欺侮百姓,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以上这些对联,都体现出为官者悉心体察民生疾苦、务实追求百姓安康的理念。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对联,则表达了为官者自己对清廉的追求。

          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针对当时官场存在的以行贿为径谋升迁之风,在官衙的大门上书写了一副对联:

          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者为耻;
          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者为羞。

          既告诫为官者要知廉耻、守清廉,又警示自己要引以为戒。

        古时官员到任,下属前去拜见时常常携带贺礼,有一些人就借机行贿,因此,清代无锡知府武承谟,上任第一天就在衙门上贴上这样一副对联:

          罔违道,罔费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对联一出,便警示了那些谋求私利、妄图行贿之人。

         以上两副对联均旗帜鲜明地反对贪污行贿,提倡清廉守正、公平正义,不徇私情。古代官员的这种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在今天仍然是值得尊敬和提倡的。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些为官者还将杜绝腐败的见解掺入对联之中,比如武承谟还曾在县衙照壁上撰联: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如此直白的表述,引得乡人围观,好人快意、坏人惊慌。

        再比如清代杭州太守谢雨时曾在官衙悬挂这样一副对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宜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崇宽大葆廉隅。

          指出贪利是贪,贪名也是贪,不要因为贪图浮华虚名而忘记从政的根本;严于律己、俭朴养廉是俭,而不是只要求他人,希望为官者可以品行端正为人宽厚有节操。简单来说就是说从政要戒贪、养廉要从俭。

        纵观这些官衙楹联,其主要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两个词:以民为本、勤政爱民。这些楹联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仍为人们传诵不衰,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阐释了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与内涵。这种官德文化虽然和现在我们共产党人的廉政文化有所区别,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部


        Copyright 2008 http://zx.gjzwxg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ICP备12007223号     网站地图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

        政协汉中市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政协汉中市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