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技 治穷先治心
汉中市南郑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为立身之要。2016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咬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工作成效
1、广泛宣传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信息。深入开展以“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宣传活动,全方位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信息服务,通过上门发放职业介绍宣传单、开通就业服务热线电话、微信推送等方式,及时发布区内外企业用工信息,使广大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村、甚至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就业门路。
2、认真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制定了区《脱贫攻坚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工作方案》,采取区人社局牵头,区教体、农业、林业、水利、科协、移民办、电商办等部门(单位)参与,各镇(办)组织,培训机构授课的形式,对贫困劳动力进行产业技能、就业技能、就业创业扶贫政策培训,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3900人,已累计培训14128人次。
3、有序推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帮扶计划。按照区《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2017年以来,区扶贫办、人社局、各镇(办)采取本土企业就地就近吸纳一批、向外地有序输出一批、自发转移就业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专岗安置一批等举措,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644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创业104人。
4、努力创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实现形式。一是积极探索培育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9个,吸纳群众“家门口”就业1400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0余人。二是在移民安置点试点创办社区工厂11个,辐射带动移民安置点25个,使19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现了稳定就业。三是不断提升劳务输出的品牌化、技能化、组织化程度,全区已形成魏家凉皮、黄官藤编、巴山巧娘、南郑茶艺等劳务品牌,带动长期用工1000多人、季节性用工3000多人。四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当地能人就地创业、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同时积极支持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创业项目,以促进更多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二、存在问题
1、个别部门和镇村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致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一是培训机构下乡培训时,个别镇村负责人常以镇村工作忙、入户调查时间紧、适逢农忙等理由推脱后延,致使“时间过半、培训任务过半”的既定目标难以实现。二是个别部门和镇村简单地认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是人社部门及包联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只需当好配角、走走过场就行。
2、个别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盲人摸象、方法简单,影响了培训效果。一些就业技能培训无的放矢、脱离实际,既难满足贫困劳动力的参训意愿,又不能完全对接企业和市场的用工需求;一些就业技能培训理论传授多、实地观摩少,忽视了现场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参训农民觉得似懂非懂、不可企及;部分专业教师仍习惯沿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语言抽象,甚至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和生僻字词,不仅让参训农民“吃不消”,而且记不住、学不会、用不上;个别培训机构下乡培训时,很少考虑农忙因素和农村老龄化实际,致使就业培训难以组织。
3、受多重因素制约,一些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一是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出和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广大农村普遍呈现出现空心化倾向,在家的大都是留守老人和低龄儿童,而大多数留守老人要么体弱多病,要么身有残疾,加之大多数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低、就业几率小,因而缺少参训热情;有的留守老人即使报名参加培训,本意也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挣参训补贴。二是农村留守老人大都承担着隔代抚育、接送学生、一日三餐等家庭义务,在参加培训时要么拖孙带幼,要么来去匆匆,致使课堂秩序难以保证。
4、少数贫困劳动力“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应有的脱贫志气和内生动力。近年来,我区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不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各种扶贫项目、扶贫政策、扶贫资金的资助下,也有少数贫困劳动力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甚至游手好闲、以贫为荣,“靠着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送小康”,把党的扶贫政策当成了“免费的午餐”,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志气和内生动力。
三、意见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力脱贫攻坚,不仅要助力贫困劳动力脱经济之贫,还要助力他们脱精神之贫、文化之贫和技能之贫,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贫困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和致富原动力,使他们逐渐摆脱对“输血式”扶贫的路径依赖,在脱贫进程中自立自强、行稳致远。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明细扶贫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防止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脱实向虚。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脱贫攻坚是第一政治”的责任感和加快追赶超越的紧迫感,凝聚起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二要明细各部门、各镇(办)的扶贫责任,健全奖罚分明的成效考核和问责机制,夯实压紧培训任务,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各级领导干部主动领责、义勇担当,防止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单打独斗、日趋边缘。三要学习借鉴安康市紫阳县校企合作培训经验及陕西郑远元集团修脚技艺免费培训包就业模式,确保贫困劳动力积极参训、充分就业。四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把脱贫攻坚作为历练干部的“主阵地”和识别干部的“赛马场”,对在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中作风扎实、绩效显着的干部,要破格提拔重用。
2、抓好课前调研,实施精准培训,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解渴管用。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督导各类培训机构做足课前调研,以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的参训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变培训机构“送菜”为贫困劳动力“点菜”。二要根据贫困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因地因时制宜、因户因人施教,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让大多数参训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要聘请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介绍生产经验、开展技术示范、解决技术难题,努力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土专家”和“农秀才”,以带动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四要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参训自愿和人口老龄化实际,合理确定培训对象,同时尽量避开农忙,确保教学秩序最佳化、培训效果最大化。
3、激发脱贫志气,涵养乡风文明,从精神上根治“等靠要”现象。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心。拔不掉思想上的穷根,就树不起致富奔小康的自信,还随时可能出现返贫。党的脱贫政策既不是“免费的午餐”,更不是为了包养懒汉。各级党政及区扶贫包联部门要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引导贫困劳动力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变“要我富”为“我要富”;要鼓励贫困劳动力主动学技术、找门路,用致富的本领和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要依托脱贫致富典型,为贫困劳动力树立标杆,使他们学有榜样、做有参照、赶有目标;要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不定期开展“脱贫之星”、“致富之星”、“创业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高雅的思想情趣涵养乡风文明,厚植愚公精神,鼓励贫困劳动力卯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潘涛 南郑区政协委员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